桥梁防水层应确保能有效防水,且与预制桥面板及沥青混凝土铺装层间有足够的粘接强度和剪切强度,防水材料必须具备柔韧性、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防水层具体材料及其指标由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推荐采用桥梁防水层性能指标。 AMP-LM二阶反应型防水涂料对环境友好,符合现代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
桥梁防水层的性能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反映防水层阻止水渗透的能力,通常以规定压力下、在一定时间内试件不透水来衡量。比如常见的检测要求是在一定水压(如 0.3MPa 等)作用下,保持 30 分钟等时长,试件的另一面不出现渗水现象,以此确保防水层能有效阻挡外界水分渗入桥梁结构内部,避免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等问题。
指防水层材料在长期浸水的情况下,依然能维持自身性能稳定的特性。通过将试件浸泡在水中一定时间(例如浸泡 28 天等)后,检测其外观、强度、粘结性能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是否出现起皮、剥落、强度大幅下降等情况,合格的防水层材料在经过长时间水浸泡后应能基本保持原有性能,保障防水功能的持久性。
考虑到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外力穿刺情况,比如施工期间的工具意外掉落、后期运营中一些尖锐物体的冲击等。通过特定的穿刺试验装置,用规定的钢针等穿刺工具,以一定的速率对防水层试件进行穿刺,测量其所能承受的最大穿刺力等数据,要求防水层具备足够的抗穿刺能力,防止出现因穿刺而破坏整体防水体系的情况。
体现防水层与桥梁基层(如混凝土桥面等)以及防水层各层之间相互粘结的牢固程度。一般采用拉拔试验来检测,在规定的粘结面积下,通过拉力机施加拉力直至粘结面出现破坏,记录破坏时的拉力值并换算成粘结强度数值,粘结强度需达到相应标准要求(例如与混凝土基层粘结强度不低于规定数值,像 0.5MPa 等),这样才能保证防水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从基层或自身分层剥落,从而持续发挥防水功效。